在全國各地藥店紛紛響應(yīng)國家號召讓奶粉進駐藥店銷售之時,齊魯網(wǎng)卻爆出德州15家藥店無一家藥店申請賣奶粉的消息。這樣的事件雖然很尷尬但是在各地奶粉進藥店紛紛遇冷背景下德州15家藥店不愿買奶粉還是很可以理解的。
首先,站在經(jīng)銷商的立場上看,通過藥店途徑經(jīng)營奶粉的量少、銷售面窄、不如超市大,所以大部分嬰幼兒奶粉經(jīng)銷商讓奶粉進藥店的積極性不很大。
其次,站在藥店的立場上來看,嬰幼兒奶粉進藥店要求要更加的嚴格,藥店不是專柜銷售,它要占藥店的經(jīng)營場地,但是它的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,等于說讓藥店賠本掙吆喝,所以說藥店也沒有積極性去做這件事情。
第三,站在消費者的來看,長期以來消費者都是從超市或嬰童店里購買嬰幼兒奶粉,超市和嬰童店里不僅產(chǎn)品豐富、購買方便而且時不時還會有打折促銷,藥店是無法做到這些的。另外基于消費者長期的消費習(xí)慣,還沒有從藥店買買嬰幼兒奶粉的意識。
綜合各方面的因素,奶粉進藥店的前景確實不容樂觀,也難怪德州的15家藥店不支持這一號召。在市場經(jīng)濟的大環(huán)境下,市場才是根本、利益才是根本動力。